中国限汞进程艰难:汞污染已成为威胁全球的问题
中国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编制的《全国汞污染源现状调查技术指南》指出,中国涉汞行业较多,在联合国环境署已列明的11类50余子类别汞排放源中,中国涉及其中的40多个类别,而目前对主要汞排放源的数量、分布、汞使用量和汞排放数据、废物产生情况、汞污染现状等信息尚不明确。
曾经参加两次汞公约谈判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说,现在距汞公约最后一轮谈判不到一年,要中国拿出一份明确的限汞时间表不太可能,因为下游行业需求量很大,特别是氯碱行业和医疗行业。
首先是氯碱行业。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信息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中国用电石法生产的聚氯乙烯占总量的63%。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使用汞触媒约7000吨,氯化汞约770吨,汞约570吨,占中国汞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耗汞行业。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生产导致大量汞排放,而在此过程中,氯化汞触媒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由此就会需要大量的汞。中国氯碱工业的“十二五规划”预测,到2012年,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汞触媒消耗量将达到1.2万吨,汞的消耗量将超过1000吨。但在这份规划中,对低汞触媒的研发和推广,也被列为氯碱工业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其次是医疗行业。含汞医疗器械主要包括水银血压计、水银体温计和食道扩张器,牙科使用的汞合金、一些测量仪器内都含汞。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医疗行业年耗汞平均在200吨以上。据中国卫生部的数据,中国的水银体温计年产量约1.2亿支,以每只体温计含汞0.5克计算,用汞就达600吨。
汞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是荧光灯。2006年中国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如果以40瓦标准荧光灯来折算,数量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约为70至8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