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反复使用损健康 底标暗藏玄机
水杯、矿泉水桶、塑料餐具、饮料瓶、保鲜膜、婴儿奶瓶……虽然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塑料制品,但绝大多数市民却并不了解这些塑料制品的“特性”,许多用过的漂亮塑料瓶更是常常会被再利用,或装水,或装油,有的甚至作为加热容器使用,然而这种“环保”和“节约”却暗藏健康隐患。
底标为“1”的矿泉水瓶长期使用会致癌,底标为“4”的保鲜膜和底标为“6”的塑料餐盒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长假期间,亲朋聚会增多,家中喝完的饮料瓶、餐厅带回的打包盒也多了起来,这些塑料制品底部的数字也引起了关注。“听说过矿泉水瓶不能加热,可从没听说过不能重复使用啊。”“塑料饭盒原来不能直接在微波炉里加热?”不少人感叹,头一次了解到不同的塑料制品还有着不同的“底标”。
塑料瓶反复使用成习惯
因为重复使用省钱划算,各种矿泉水瓶和饮料瓶成为不少市民厨房里的必备品。这些塑料瓶有的用于盛放醋、酱油等调味品,有的被灌上热水成了 “便携水杯”。普通人认为很平常,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里隐藏着不少健康风险。虽然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但重复使用却依旧不利健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矿泉水瓶和饮料瓶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国家有明确规定不能重复灌装使用。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很多没有标志或是标志为“1”的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材质制成,这些饮料瓶的材质在酸性、碱性和水蒸气环境下能够发生降解,降解产物对健康有害,所以不能盛放醋、酱油等调味品。而且不能耐70℃以上高温,否则瓶身容易变形,并能够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使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不同标号使用各有分别
不但矿泉水瓶不能重复使用,在使用其他塑料容器时消费者也要留个心眼。塑料瓶底三角形里边有不同的数字编号,代表不同塑料材质和用途。
“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生产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但其耐热度仅至70℃,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多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干净,易变成细菌温床;
“3”PVC(聚氯乙烯)一般不用来包装食物,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如果使用,千万不要受热;
保鲜膜、塑料膜多由“4”LDPE(低密度聚乙烯)制成,耐热性不强,微波炉加热时一定要取下来;
“5”PP(聚丙烯)餐盒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餐盒,但放入微波炉前,最好先取下盖子;
用“6”PS(聚苯乙烯)制成的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用于装强酸、强碱性物质,而且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