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垃圾成灾 文明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媒体报道了旅游景区垃圾成灾的状况:海南三亚,中秋过后50吨垃圾遍布2.8公里海滩;天安门广场:国庆日扫出近8吨垃圾;八达岭长城段,成为垃圾长城……各地景区垃圾成灾,舆论纷纷谴责,但矛头几乎对准的是游客,仿佛是游客不文明的行为造成了把景区变成垃圾场的事实。
不可否认,因为文明发达的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素质差异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有乱扔垃圾的低素质游客存在。但一棍子把景区垃圾垃圾成灾的原因都归罪于所有游客身上,既不公平公正,也不客观,经过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应该相信绝大多数游客的素质与文明水平。造成景区垃圾成灾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景区的管理滞后所造成。
众所周知,今年中秋国庆挤在一起,黄金周假期延长,加上首次实行高速公路免费,外出参观游览的人井喷,不少景区面对人流滚滚手忙脚乱,毫无应对措施。以华山为例,仅10月2日至3日,因为拥堵,超过接待能量一倍多,上万人下不了山,滞留山上,饱受饥寒交迫之苦。统计显示,长假中各地景区接待量大增,接待能力和水平严重跟不上。以垃圾桶为例,平时日能容纳几百人的垃圾,在日增加上千人、上万人的时候,就显得明显不够。游人无处扔,不随地扔又往哪里扔呢?
景区垃圾成灾,还有一个是管理不到位问题。人多了,垃圾桶远或不够用,可以增派人手流动收集垃圾。对人群扎堆的地方,管理人员或志愿者可以劝诫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放任自流,缺乏科学监管,服务质量差,加上游客在拥挤的环境中心情烦躁,乱扔垃圾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是人口大国,大点的节假日就那么几个,工薪族、上班族都想利用这个时间见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没有什么过错。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想到怎么分流的问题。有人建议提倡带薪休假来分流,不无道理。作为景区,要加强科学预测、科学管理,防止拥堵和垃圾成灾的事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