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大学环境健康课:生活中的化学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新世纪》记者宫靖的一篇名为《镉米杀机》的报道,这篇报道在今年的中国最佳环境报道评选中被评为“最佳影响力报道”。正是这篇优秀的报道,“用明确的证据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公共健康有力的连接起来。”“报道之后,中国政界、学界和民间,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重金属污染是化学污染中的一大主要类型,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一旦发生便难以治理,造成长期持续性的污染。除了镉,铅、砷、汞、铬等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近几年也在频繁快速的暴露出来:安徽省怀宁县的儿童血铅超标事故、郴州砷中毒致死事件、老工业基地武汉化工污染“毒地”事件频发、海口市农夫山泉砷含量超标、重庆北碚汞污染致白血病、云南曲靖铬污染致癌事件等等,件件都触目惊心。如此严峻的形势直接加速了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除了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还包括有机化合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同样十分严重,如比较著名的二恶英,其难以自然降解的顽固性和高毒性被冠以“世纪之毒”的“美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但是,尽管一篇镉污染的报道曾一度引起全国上下对重金属(化学)污染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对化学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且并不重视对相关科普、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而我国普通民众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意识还相当欠缺,急需对此开展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