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大学草木课: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深层原因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达42300平方公里,位于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地带。现在的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经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种种原因,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了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们通常熟知的草原沙化原因,即为所谓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可是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解释背后还有哪些深层的原因在导致沙化的发生呢?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对草原的“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沙漠化的趋势为何得不到明显的扭转呢?要想改善草原上的生态环境,让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到底是不是只有通过现代化、机械化的手段才能达成呢?主流的环境治理方式到底是否尊重和符合自然规律下的深层生态学观点呢?
沈阳化工大学的李庆禄教授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的志愿者,多年来,他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以自然之力恢复了生态区应有的生态功能,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以上问题的一系列深刻的见解和感悟。本周日,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李庆禄教授,他将就科尔沁草原沙地化的深层原因和我们展开讨论。欢迎您来参加和发表意见。
【主讲人简介】
李庆禄 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教授,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志愿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