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地下城” 暴雨化“无形”
(年平均降雨量:1466.8毫米 人口:1300万 下水道长度:1.58万公里;巨型地下蓄水池:4个(不包括外围设施) 地下设施建设时间:100余年)
日本首都东京及其周边年平均降水量为1466.8毫米,几乎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一倍。不过丰沛的降水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雨天里,行人一般不用担心走在路边被汽车溅起污水,雨后湿润的路面上有时都难找到水洼。这多亏了历经100多年发展的东京地下排水设施。
大小地下池吞水防内涝 东京的地下排水设施只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人口日益增多的东京因为没有下水设施引发霍乱,导致5000多人丧生。这推动了东京修建了第一条近代意义的下水设施——神田下水道,此后,东京逐步完善其地下排水设施,从1908年东京公布下水道的基本计划到1994年,东京地下水道普及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目前东京都23个区下水道总长度约1.58万公里,相当于往返东京与悉尼的距离。下水管道的直径从25厘米到8.5米,有的管道空间可以放进一个两层楼的别墅。
但仅凭下水道,并不能完全解决东京的水患。东京年平均降水量为1466.8毫米,几乎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一倍。
目前,这一有着1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应对集中暴雨的“法宝”是“下水道+地下蓄水池”。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地下储水设施来应对集中降雨,公园、小学和家庭等容易积水的地点都建造有不同大小的地下蓄水池。其中最为大型的有四个,其大小可用“宫殿”来形容。
在东京都下水道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些如后现代艺术作品般的巨大地下蓄水池,其用巨大立柱支撑,与下水道多处连通。
东京都下水道局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介绍,这种“宫殿”级的地下蓄水池从1980年后开始设计施工。在突降大雨时,如果下水道的水位急剧上升,雨水将自动流入这些巨型蓄水池,以缓解下水道的压力,防止内涝。而如果雨量减少,下水道水位下降,蓄水池内积蓄的水又将自动回流到下水道。
急降暴雨时,这些巨大蓄水池能很快“吞掉”大量的雨水,位于东京江东区的一个大型蓄水池一次可存储2.5万吨的雨水。地下蓄水池的存在,有效减少了地面被淹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