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垃圾烟囱上喝咖啡
在垃圾烟囱上喝咖啡,这是北投垃圾焚化厂的独特创意。记者乘坐电梯来到烟囱上的旋转餐厅,只见不少游客在此一边品尝咖啡,吃点心,一边惬意地远眺阳明山、淡水河、基隆河。“每天大约有二三十名游客光临”,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这只是台北的北投垃圾焚化厂垃圾处理工程的一项“回馈市民设施”。 记者看到焚烧厂周边一派绿意盎然,大型文体中心内设SPA区水疗按摩池、温水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周边邻里地区的市民可凭身份证明免费入场。文体中心南侧是幼儿园,建在垃圾焚烧厂旁边的幼儿园爆满,120多个学位供不应求。
“首先,当局应该承认垃圾处理工程有一定的扰民性,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此前提下,当局须考虑有一笔社区回馈工程的预算。如果建立一个垃圾处理厂,同时考虑在周边建一个公园、公共文娱设施,与垃圾处理厂的负面效益形成平衡,就可以提高居民的接受度。”台北市环保局局长吴盛忠说。
台北市垃圾掩埋场一年付出1500万新台币反馈给当地,其中最基层的里(行政层级,相当于大陆的街道),要保障70%的资金(因为受影响集中于所在里)并进行自来水补助、电费补助、免垃圾费。而焚化厂,则每烧一吨垃圾给所在区200元新台币回馈金,也就是每日超过30万元新台币,保障20%给所在里,而相应区域则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回馈金。
1969~1985年,台北垃圾都是运到基隆河旁的内湖露天堆放。1985~1994年台北垃圾主要在山猪窟垃圾掩埋场填埋,随着填埋场容量逼近上限,导致垃圾堆放街头引发垃圾大战。1991~1998年,台北市兴建了内湖、木栅、北投三个垃圾焚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