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设想建“造云塔”给地球加外衣
为了解决北极冰盖的融化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这一危机,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沙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太平洋的法罗群岛周围建立一些“造云塔”,在太平洋上空制造更多云彩,并“美白”那些颜色暗淡的云彩。这就像给地球加了一层具有反射太阳光效果的“外衣”——大量雪白的云彩能够有效地折射太阳光,从而遏制气候变暖。
其实,这并不是这位工程师的异想天开,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莱瑟姆曾发现,优质的微水滴能够浓缩微滴。浓缩的微滴会让云层密度更大,看上去显得更小、更白。而白色能尽可能多地将太阳光反射回去,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给地球降温的效果。
在此基础之上,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专家曾建议,用特制的船来净化云层。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种能将海水喷射向天空并转换为云彩的“造云船”,并称用这种方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富有成效,而且经济实惠——太平洋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斯蒂芬·沙特教授认为,依照北极目前气候变暖的趋势,船只的力量太渺小,根本没有办法与气候变暖速度相抗衡。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着干净空气并与北极处于适当位置的小岛,利用该岛将冰冷的海水洒向北极上空。因此,小岛的最佳位置应该是白令海峡周围的法罗群岛。
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
英国科学家在给议会的报告中说,甲烷过度释放导致了北极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可能会在今后几年中九月无冰——这一现象导致的气候变暖或许将会带来全球性的危机。
令科学家们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让冰山体积缩小得如此之快?
2007年夏天,西伯利亚北部海水水温已经达到5℃,这个温度一直延续到海底。这导致海底中的甲烷加速释放,这一现象在北部海岸的西伯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尤为明显。
甲烷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地球上的可燃冰储量巨大,且大部分集中在北极大陆架下距海底200米-1500米的沉积层,越深其稳定性越高。全球气候变暖和地震等因素导致“沉睡”的可燃冰苏醒过来,悄然进入大气层。
虽然甲烷跟二氧化碳比起来不是特别活跃的温室气体,不会在空气中停留太长时间。但甲烷释放能力很强,其一旦过度释放,北极的气温将达到9℃-10℃。
这就像是一颗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其威力足以毁灭地球家园——科学家们从地球演化史中找到了支持: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气候更迭的几起事件都证明,冰冻地区的甲烷过度释放将会颠覆整个世界生态系统。